D-二聚体 (D-Dimer)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浏览次数:45 日期:2024-05-23 10:43:01
D-二聚体 (D-Dimer)正常范围是多少?
D-二聚体(D-Dimer)的正常参考值没有统一标准,但通常小于0.5 mg/L 。不同的试剂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值范围,有的试剂正常值范围可能为小于0.3 mg/L。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可能与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相关 。在临床应用中,D-二聚体的测定对于诊断和排除某些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果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D-二聚体 (D-Dimer)测定方法有哪些?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这是一种经典的免疫学方法,通过特定的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与样品中的D-二聚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体产生颜色变化来定量分析D-二聚体的含量。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这种方法使用特定的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导致溶液的浊度增加,通过测量浊度的变化来定量分析D-二聚体的含量。
化学发光法:这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通过特定的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并使用化学发光底物进行检测,产生可测量的光信号来定量分析D-二聚体的含量。
胶体金法:这种方法使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D-二聚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过滤的方式将结合的复合物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胶体金的分布来定量分析D-二聚体的含量。
相关产品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
相关阅读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来源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临床意义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临床意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临床意义 ●D-二聚体 (D-Dimer)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D-二聚体 (D-Dimer)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D-二聚体 (D-Dimer)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