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临床意义
浏览次数:9 日期:2024-05-29 17:03:47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用于肝癌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肿瘤标志物。AFP与其他肿瘤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DCP)、PIVKA II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甲胎蛋白(AFP)临床意义有哪些?
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的诊断: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在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的情况下,AFP显著升高时,可辅助诊断肝癌。
肿瘤疗效和预后评估:AFP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监测复发和转移:手术切除肝癌后,如果AFP值降至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通常表示手术效果良好。若AFP值降而复升,可能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其他肿瘤的诊断:AFP水平升高也可见于某些非肝脏肿瘤,如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睾丸癌、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
妊娠相关监测:妊娠期孕妇的AFP会升高,通常在妊娠3个月后血清中的AFP升高,7-8个月达最高峰,一般不超过400 ng/m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孕妇血清AFP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胎儿神经管缺陷等问题。
良性肝病的监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可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通常低于1000 ng/mL,其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再生程度有关。
肿瘤风险预警:AFP-L3%和DCP(异常凝血酶原)的检测可以作为AFP的补充,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尤其是在AFP水平低时。
相关产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相关阅读
●铁蛋白 (FER)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铁蛋白 (FER)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铁蛋白 (FER)临床意义 ●附睾蛋白E4 (HE4)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附睾蛋白E4 (HE4)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甲胎蛋白(AFP)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甲胎蛋白(AFP)临床意义
●转铁蛋白 (TRF)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转铁蛋白 (TRF)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转铁蛋白 (TRF)临床意义 ●糖类抗原125 (CA125)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糖类抗原125 (CA125)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糖类抗原125 (CA125)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临床意义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PG)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胃蛋白酶原(PG)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胃蛋白酶原(PG)临床意义
●胃泌素17 (G17)来源及生物学特性 ●胃泌素17 (G17)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胃泌素17 (G17)临床意义 ●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来源及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