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卫蛋白(Calprotectin)临床意义
浏览次数:120 日期:2024-02-28 14:14:39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36KDa的钙-锌结合蛋白,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在发生炎症时分泌的重要物质。钙卫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粪便等身体各个部位,粪便中的钙卫蛋白水平可特异性反映肠道中中性粒细胞活动的情况,是评价肠道炎症的最佳生物标记物。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临床意义有哪些?
1. 为临床炎症性肠病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十分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的炎性反应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发现确诊为炎症性肠病IBD的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已排除IBD的腹痛腹泻患者和健康人,钙卫蛋白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IBD的诊断率。
2. 为临床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大肠癌(CRC)提供一种新指标:
这三种人体消化道常见的疾病在发病在发病机制和早期临床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通常都伴有腹痛,腹泻,腹胀,过度产气,胃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等临床特点,需要加以鉴别。
研究发现,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随肠道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而增加,因而对于诊断与鉴别有一定作用。
3. 评估肠道炎症程度:
大量资料显示粪便钙卫蛋白(FC)水平与肠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目前管理策略:
当FC<50ug/g-100ug/g时,IBD疾病可能相对稳定,可以继续维持治疗;
当FC>100ug/g-250ug/g时,需进一步检测以确定炎症是否复发;
当FC>250ug/g时,认为疾病处于不稳定状态,应优化当前疗法或更换治疗方法。
此外,FC用于IBD的管理还有作为黏膜愈合状况的替代标志物,辅助停止IBD药物的决策,预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复发与否等作用。
4. 其他:
其它的肠道疾病如感染性肠炎、十二指肠炎、过敏性肠炎,结直肠肿瘤、息肉、憩室炎,食物不耐受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甚至接受盆腔放疗,高龄时可有不用程度的升高。因为,有资料显示,粪便钙卫蛋白(FC),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并非IBD的特异性指标,当FC在正常范围时表明肠道黏膜内暂时没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关产品
●白细胞介素6(IL-6)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C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原(PCT)
●肝素结合蛋白(HBP)
相关阅读
●白细胞介素6(IL-6)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白细胞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方法及正常范围 ●细胞因子风暴标志物—白介素6(IL-6)
●高能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 ●感染因子检测市场极具潜力项目分析—白介素6(IL-6)
●判断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优质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方法及正常范围
●C反应蛋白 (CRP)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C-反应蛋白(CRP)的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 (PCT)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降钙素原 (PCT)的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降钙素原 (PCT)的临床意义
●肝素结合蛋白 (HBP)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肝素结合蛋白 (HBP)的正常范围及测定方法
●肝素结合蛋白 (HBP)的临床意义及权威推荐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来源及主要功能